有人活在舞上,有人活在舞下,更是有人活在舞後。這句簡單不過的話,大致捕捉了過去參與演唱會的經驗。 基本上,演唱會的幕後團隊分為音響、燈光、服裝和行政人員。我今天就來為各位介紹音響方面的一些幕後英雄。

 

「看不見,但聽得到」的音控

大型的演唱會有兩組混音師,一個負責上,一個負責下。下的混音叫FOHFront Of House)。他們的工作是把所有樂手和歌手的聲音調配混合之後再透過大喇叭傳送到觀眾席。各別樂器的音量大小和頻率都在FOH那端做調整,回音或其他效果也會從那裡添加。因為FOH負責的是所有觀眾所聽到的聲音,他們的工作也通常架設在觀眾席的正中間或後面。 另外一組音控師(Monitor Engineer),則躲在舞旁邊的布幕後,很難被觀眾發現。他們所負責的是演出者所聽到的聲音。如果你覺得上的聲音跟觀眾聽到的一樣,那就大錯特錯了!舞越大、樂手距離越遠,就越可能聽不到彼此。而且每個樂手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貝斯可能希望鼓大聲一點好對準節奏,但鼓和貝斯太大聲則會蓋過吉他和主唱,因此上的混音師則要為每一位演出者調出各別的mix。如果演出者很多,可是件相當複雜的工作!

在以前的演唱會,樂手會有一組面對著他們的監聽喇叭,但現在則是讓每個人佩戴著小型的耳機。這些監聽耳機是根據個人的耳朵塑造成形,可以像完全杜絕外面的聲音,防治過大音量所造成的傷害。但它們可不便宜,要好幾百美元一組,而且必須量身訂作。紀錄片《This Is It》內,有一段就是Michael Jackson在抱怨他的監聽耳機「像是有人把拳頭塞在我的耳朵裡!」顯然MJ對某些舞科技還不是很習慣,但拿下來也不是辦法,因為在那麼大的舞上聽不清楚自己時,Pop天王也會很明顯地走音!

 

「不能沒有你」的螞蟻雄兵威力

曾經參與過陶喆「上太空說」巡迴演唱會,光是技術人員就有將近40位,還不包括行政、建設和場控的夥伴們。大家的工作分得很細,例如有位每場都跟著飛來飛去的老師,負責的純粹就是照顧陶喆的吉他。因為陶喆自彈自唱,而且幾乎每首曲子都要換琴,這位老師必須全程守著,不斷地遞琴、接琴,不然就蹲在後面忙著調音、接線、換電池,忙得很。而且許多技術人員的行程比藝人還滿,一場接著一場不同的演唱會,幾個巡迴下來終於回到家,聽說混音師的孩子都叫他叔叔了!

 

大家都知道一場演唱會需要不少工作人員,但直到自己加入製作團隊,很難想像幕後究竟有多麼的複雜。其實連藝人也未必清楚,但他們知道的越少越好,因為幕後所有的工作,就是為了讓幕前的演出者能夠專心發揮自己的藝術。這裡有個近乎軍隊式的指揮系統,藝人的一個小小要求,就立刻會有一群人連奔帶跑地去執行,看起來像是全世界都在服侍著老大,但也並非如此,因為其實藝人也是在服侍著觀眾,而買票進來看秀的樂迷們,才是真正的老大啊!

 

全文出處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2037&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奧汀整合行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